中原企业家网

服务为引,文化为媒,打造退役军人们的“温暖港湾”

张先廷 岳乐 舒容华 文/图 0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嘹亮的歌声从西华街道府河新居邻里文化生活馆的“府河记忆剧场”内飘扬而出,字句间都洋溢着自豪和幸福。在这个邻里生活馆内,经常会有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上演,社区退役军人李家良和他的战友们也是这里的“熟客”。他常说:“自从有了这个剧场,在这里吼上几嗓子当兵时的军旅歌曲,我们又像回到军营一样,找到了家的感觉。”
 
除了军旅文化主题的话剧、快板等文化活动外,还有川军绣、红色文化剪纸、烙画、蜡染等一大批活色生香的文化体验项目,这些都是让退役老兵们流连忘返的原因。
 
“以前这个社区外来人口多、基础配套弱、邻里矛盾纠纷问题十分突出。”说起几年前的情景,社区退役军人钱意星记忆犹新。改变这一切的正是社区的“兵支书”陈庆捷。作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站长,他和社区“兵委员”马幸在深入走访调研后,结合本辖区退役军人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党建引领为核心,‘三个结合’强基础,文化引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建强活动阵地
 
让“家”的感觉更浓
 
为了把退役军人服务场景深度融合进居民生活中,府河新居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建一个服务站就是一个服务超市”的工作理念,把青杠染、蜀绣等非遗文化产业纳入了“服务超市”项目,并在川剧、书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里有机融入了崇军、爱军和党史教育题材,将红色基因植入到传统文化中,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一年来,邻里生活馆内举办了近20场各类文化活动,吸引了2000余人参加,有效增进了邻里沟通,促进了社区和谐,受到了退役军人和社区群众广泛好评。
 
推广非遗产品
 
让服务项目更精
 
府河新居邻里文化生活馆不仅是文化传承、艺术欣赏、思想交流的场所,还是社区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基地。针对辖区部分退役军人及家属缺乏专业技术的现状,馆内共开设了蜀绣、竹编、蜡染、剪纸等22个培训项目,吸引了190名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参与产品制作,实现了人均年收入提升8000余元。
 
 
 
为了让非遗文化产品“走出去”,把精品活动项目“引进来”,场馆还通过直播等多种网络传播途径让军创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同时,各类活动邀请也纷至沓来,为社区高质量发展以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活动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军嫂姜梅还结合非遗传承,撰写了一篇讲述自身故事的文章《军嫂蒋梅的蜀绣情》,在成都市妇联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搭台、活动凝聚、精准服务,府河新居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功实现退役军人由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转变、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由物质解困到精神激励的“三大”可喜变化。“希望通过为退役军人们搭建一个温暖的‘家’,真正做到让党和政府放心,让退役军人暖心、让现役军人安心。”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22年,府河新居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曾获评全省“百家优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优秀服务站。(张先廷 岳乐 舒容华 文/图)

 

标签: 服务为引 文化为媒 打造 退役军人 “温暖港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