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企业家网

新中国直接投资的第一家葡萄酒厂,因“长城”商标之争的兴衰教训......

酒度VOL 0
       子曰:必先正其名也。
       酒续新盏,书接上回。在第三届国家评酒会上,民权葡萄酒在葡萄酒、果露酒类获评国家名酒。这个名字对今天的消费者来讲或许极为陌生,但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由国家直接投资兴建的葡萄酒厂,曾用过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长城

       上世纪60年代,“长城”牌民权葡萄酒从河南商丘转道天津港出口,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斩获无数国际奖项,在国际市场上声名鹊起。
       1987年,“长城”牌民权葡萄酒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特产品金奖”,成为新中国孕育和培养的葡萄酒后起之秀。

       这样一款国产葡萄酒神作,为何竟渐渐走向了消亡,“长城”一名的归属,为何又花落中粮集团?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民权葡萄酒。

       01  前  世

       民权县位于河南商丘,黄河故道,这个地方很适合种植葡萄:首先在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留下了遍地的河岸滩涂沙地;其次,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沛,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干冷漫长。

       1954年,民权县国营农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连绵的黄河故道沙荒地上种植起起成片的葡萄。次年,葡萄丰收了,北京葡萄酒厂慕名前来收购,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畅,这批采购的葡萄还在路上就已经霉变了。

      受这件事情影响,轻工部决定在民权县建立葡萄酒厂。1958年,民权葡萄酒厂建成,这是新中国直接投资的第一家葡萄酒厂。

 

      1959年,民权葡萄酒厂生产甜白葡萄酒、甜红葡萄酒,并逐步销往全国。

      到60年代,民权葡萄酒厂再次响应国家的出口创汇政策,准备进军国际市场赚取外汇。但是,民权葡萄酒厂本身没有出口权,于是在国家的牵头下,民权葡萄酒厂找到了天津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并与之达成合作,由后者为民权葡萄酒厂代为注册“长城”商标,并通过天津港将葡萄酒出口海外。

        民权在海外市场大获成功,1979年第三届国评,民权葡萄酒厂的“长城牌”甜白葡萄酒被评为国家名酒。

        到80年代中期,民权葡萄酒迎来发展的高光时期,民权县葡萄种植面积曾一度达到10万亩,占当时全中国葡萄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据1987年统计数据,当年民权全县利税1700万元,仅民权葡萄酒厂带动的葡萄相关产业利税即达1214万元。

        这一惊人的贡献,曾被中国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誉为“民权”模式

        02 隐  患

        从60年代到80年代,长城葡萄酒虽然是民权酒厂的产品,但是商标所有者却是天津粮油进出口公司,由于当时人们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加上彼此都是体制内的“兄弟”,因此商标过渡的事情没有人提,大家也并不在意。

       时间转眼来到1983年,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接管了位于张家口沙城的国家葡萄酒科研基地,也就是后来的桑干酒庄,中粮开始进军葡萄酒市场。
        此时的国内葡萄酒市场主要被“张裕”和“民权葡萄酒厂”两家占据,为了改变现状,中粮急需一个突破口。而恰巧的是,握有民权葡萄酒厂“长城”商标权的天津粮油进出口公司,正是中粮旗下的子公司

       于是,中粮的“骚操作”来了:

       第一步,收费。从1983年开始,中粮集团下属的河北沙城、河北昌黎、烟台蓬莱三家葡萄酒厂和民权葡萄酒厂一起,共同租用由天津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注册的“长城”牌商标,民权方付的租金从最初的1万、5万、10万到后来的100万元。

        表面上看来,民权与其他三家同为租赁,但“长城”在民权的长期使用下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这其中带来的品牌溢价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民权当即提出异议,购买“长城”商标或是另作变更,对中粮和天津粮油都是极大的损失。

       另一种说法是,1989年,天津食品进出口公司与民权葡萄酒厂签订商标使用合同,改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

         第二步,养势。中粮随即在河北沙城成立了中国长城葡萄酒公司,在自家生产的葡萄酒上贴上“长城”的商标,于是,国内葡萄酒市场出现了两家酒厂同时生产长城葡萄酒的奇景。

      中粮的入局,民权并未感受到威胁,彼时民权葡萄酒厂产销两旺,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随着中粮“长城”的崛起,民权开始受到冲击。
      在第四届国评上,中粮选送的长城葡萄酒获评国家名酒,此后渐渐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有了话语权。

      第三步,抽薪。1993年8月天津食品进出口公司与中粮集团签订了“长城”牌商标的独家使用合同,这样,最早使用“长城”葡萄酒商标并使之名扬海内外的民权葡萄酒厂,失去了继续使用“长城”商标的权利。

         而事实上,民权酒厂亦不乏有眼光的人。总工程师刘翔鸣多次向厂领导建议买下“长城”商标权,但彼时的民权已成为名利场,酒厂领导并未重视这一提议。
       
         民权葡萄酒厂后来出过3000万使用“长城”商标使用了一年,后续便无力支付如此巨额的使用费,彻底放弃了“长城”这一商标。

 

         03 坎坷

         痛失“长城”商标,成为改变民权葡萄酒命运的分水岭。

        民权丢失的不单单是一个商标,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中断,失去了作为名酒的灵魂。

        在随后的几年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扩大,中国葡萄酒开始与国际接轨,干红干白等新型葡萄酒迅速崛起,取代甜酒抢占国内市场,部分嗅觉敏锐的葡萄酒厂开始慢慢调整产品结构,迎接新的市场机遇,而一直以甜酒为主打的民权系列葡萄酒未能及时转型,错失良机。

        至此,民权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双双下滑。
        同为国家名酒,民权葡萄酒厂也没有能避免“拉郎配”,先后接受了包袱沉重的民权玻璃厂、民权桑场等企业,联合成立“宝塔集团”,进一步把企业推向深渊。

        在90年代国退民进的大潮中,民权葡萄酒被港资企业五丰行有限公司控股,于1997年成立了民权五丰葡萄酒有限公司,但由于改制不完善,导致股权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影响到了企业经营,最终五丰行撤资,民权在当时成为了国企改制失败的典型案例。
     
        2005年3月18日,民权五丰葡萄酒有限公司宣告破产。

       五丰行撤出后,地方政府认为民权葡萄酒必须改制,要彻底民营化。

      于是,2005年,浙江台州的地产公司九鼎集团出资接手了民权葡萄酒。

        九鼎集团之所以愿意接手,有消息称是看上了民权葡萄酒的280亩地,希望用作商业开发,而政府却要求先把品牌做起来,因此,二者在谈判桌上你来我往,又扯了几年皮。
        此时,民权葡萄酒在全国的销售已基本停滞,但仍有客户需求。

 
        
 
        因此,当时甚至滋生了一些小酒厂造假民权,最为轰动的,是2007年央视曝光民权县6家葡萄酒生产企业违法使用添加剂生产劣质葡萄酒“民权庄园”、“民权红”等,以及商丘一民房用甜蜜素、着色剂、葡萄香精等勾兑生产假冒民权葡萄酒。
       这件事发生后,民权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才真正大幅度缩减。
   
       而在与九鼎集团的博弈中,地方政府最终让步。民权葡萄酒另谋新址,重新建立了酒庄。但九鼎集团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把这个迟暮的老名酒做大,随着房地产业绩下滑,九鼎集团便产生了出让酒庄的想法。

       2018年,天明集团正式并购重组民权葡萄酒厂,更名为“天明民权葡萄酒有限公司”,才重回大众视野,而此时的民权葡萄酒厂早已颠沛流离,不复往日荣光。


 

       04 今  生

        天明集团接手民权葡萄酒,被认为是民权葡萄酒复兴的开始。
        
       先是,天明董事长姜明对提振民权葡萄酒屡次表态。
       入主民权时,姜明曾表示:“破釜沉舟,坚决复兴民权葡萄酒,重振民权葡萄酒辉煌历史!
    
        按照姜明的规划:三年实现中国葡萄酒前五,六年实现中国葡萄酒前三,十五年重返中国葡萄酒第一方阵,2023年实现上市。 其次,在产业链上,逐步构建“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营销+特色旅游+葡萄酒对外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产业聚焦发展模式。

       在产品上,据媒体公开报道,天明民权葡萄酒陆续开发了降酸干酵母在葡萄酒发酵中应用、花香型特种葡萄酒的研制、葡萄酒发酵中菌种的筛选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 关于业绩,并没有公开数据支撑,以上至少表现企业气象有所改观。

       上月,河南省印发《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出支持酒企上市。

       在河南省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中,天明民权葡萄酒有限公司也是备战IPO的酒企之一。

        但亦有消息透露,天明集团刚控股民权葡萄酒时,曾想过做全国市场,主推中高端产品,但试水之后发现难度较大,随后收缩回了河南本地,在郑州、民权县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卖酒,主推产品也转为了中低端。

       豪言壮语犹在耳畔,转瞬变成过眼云烟。 这也是河南最后一个国家名酒,企业兴衰,自然之理。

       但回顾河南几款国家名酒的曲折历史,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遇人不淑”、“拉郎配”均成为加快企业衰落、难以重振的重要原因,缺乏一位有行业大格局、战略大定力、文化大情怀的掌舵者,是豫酒振兴之痛,亦是河南名酒之殇。

本文相关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826019507344568&wfr=spider&for=pc

 

标签: 新中国 直接投资 第一家 葡萄酒厂 因“长城” 商标之争 兴衰教训......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