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企业家网

周德文人生感悟:远离偏见,珍惜个人声誉

周德文 0
       8月17日下午,应浙江大学教授、"教授之家负责人(主任)、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德国基尔大学博士杜亚平先生和教授张晓的邀请,专程到浙大杜教授的工作室交流,杜教授是我衢州老乡(常山人)当年,常山中学的高材生,是我姑父王培兴(时任常山中学书记兼校长)的学生!他是常山中学的尖字班,一个班37人考上大学,杜教授更是考上浙江大学,成了现在有名的医学专家!杜教授介绍了他独特的医学模式和方法,并与我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我们都关心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有共同语言,与杜教授交流胜读十年书,获益匪浅!我们约定,今后要努力一起为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服务(从不同角度),“保驾护航”!
 
        一生中,会碰到不少有偏见的人,他们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存在固定的、独特的看法,一般是负面的,并且,象花岗岩脑袋永不更改(别人怎么“教育”都不行!)“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偏见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悄无声息地蔓延,却能带来致命的伤害”!它伤人、伤已、伤社会(对社会和谐有很大杀伤力)!它以一种看似无害却根深蒂固的姿态,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甚至在许多人生悲剧中扮演了幕后推手的角色!当今社会有很多淚气,严劣的情绪,不可思议的行为,甚至给社会造成严重的恶性事件!偏见就像一座无形的高墙,将人们隔离开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和谐发展!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要充分认识到偏见的危害性,见到这种人,最好敬而远之!就像遏到毒蛇,最好避而远之!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偏见的严重危害,积极采取措施去消除它,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碰到有偏见的人,大慨率是存在的,我们只有正确的面对,否则,后果不可设想!让我们共同努力,打破偏见的枷锁,让每个人都能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生活,让社会在包容与理解中蓬勃发展!如何消灭偏见(或避让)?要消除偏见,首先需要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包容(宽容)和理解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不同的个体(个性)和文化!第二,媒体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媒体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信息,避免传播带有偏见的内容!其三,个人也应该主动反思自己的偏见(这样最好)!其四,心胸要宽广,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体验不同的生活,逐渐消除偏见!偏见是定时炸弹,我们应时该警惕之,至少规避之!
 
       陕西有个自媒体,用我的照片,注册了一个号(冒充),我不知,他的用意?常有人莫名其妙“用”我的号,转载我的微信,以假乱真!有的人冒充“马云”、“李嘉诚”的都有(我发觉)!读者,朋友千万不要上当!有事要与我联系,喜欢看我微信的朋友,直接与我电话联系!敬告一些朋友,切莫“利令智昏”,投机取巧,做不利智、不聪明的事,立即停止侵权,否则,法律就会跟上您!人活着不容易,但切不可犯罪!有关部门,也要亡羊补牢,防止制度的“漏洞”,不要把责任都怪在老百姓身上!人们也应增强法律意识!
 
       顺其自然,一般是到了一定年龄后的自觉!是人生一个态度!我年轻时,拚命干,自然达不到“顺其自然”(充满期望)!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已然走过了一段或长或短的旅程!我喜欢回忆,喜欢写回忆文章!常想童年的趣事!回首过往,有欢笑,有泪水,有“辉煌”,也有挫折!逐着年岁增加(好像一瞬间),随其自然,达到“顶峰”!而当站在生命的这一节点(成老汉了),展望余生,我愿以一种最为质朴也最为豁达的姿态去面对: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并非是一种消极的躺平,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余生,顺其自然,“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是可遇不可求的,是一种感悟(顿悟)!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舒服,随意!在这里,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负担,以一颗纯净的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到老人,常觉遗憾,觉得这事那事,都没做完!让我们在余生中,不为过去而遗憾,不为未来而焦虑,只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所谓过一天,算一天,日子“难”过天天过!在顺其自然中,“我们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让生命在宁静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随意而为,“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这是人生中最好的状态!随其自然,自在!

标签: 远离偏见 珍惜个人声誉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二维码